中国的LED显示行业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,从最初的模仿和跟进,到整个产业链的强化、渠道的拓展、创新突破能力的提升,现在整个行业是一个大时代的大转折,一个新的起点。同时,在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,新的变化正在被引爆。
LED显示屏的三种商业模式
1、渠道模式:渠道一直是
LED显示屏市场竞争的基础。以往厂商一直强调“渠道赢,终端赢”。到目前为止,这条铁律还没有被打破。无论行业如何变化,时代如何变迁,经销商网点的产业化运营模式意味着屏幕企业离不开渠道。近年来,行业内出现了“渠道下沉”的趋势,甚至强调“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”。但新市场环境下的“渠道下沉”,并不是急于推动渠道垂直下沉,而是在优化渠道质量的基础上寻找最合适的渠道模式。
如今,在电子商务、实体连锁店、现场电商、微商等一系列零售渠道层出不穷的背景下,渠道正成为本轮LED显示屏行业改革的最大外部驱动力。具体表现就是让领先的屏幕企业的经销商网点更加完善,提供更好的服务,同时让一些有产品力和创新力的中小屏幕企业变道超车。一种新的渠道反馈和联合品牌筛选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出现。
2、品牌结构:随着中国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,他们对品牌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。比如品牌背后不仅仅是实力,还有责任,责任,保证。所以也加速了LED显示品牌格局的整体分化,不仅简单的进入门槛被推高,还真的淘汰了一大批劣质屏企业,整个LED显示品牌格局被重塑,剩下的才是王道。
目前中国LED显示屏品牌格局,本土品牌的数量仍然偏多,且良莠不齐,呈现出“过度臃肿”局面。按照发达国家的经营格局来看,中国市场现有的屏企品牌数量仍然存在较大的淘汰空间。在今年疫情等外部情形的加持下,预计从下半年开始,终端市场将会出现一轮本土品牌的深度清洗结果,不会像过去十多年,大量品牌“假死”,而是将一批劣势品牌、僵尸品牌直接淘汰出局,这也将为强势屏企置换出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。
3、市场竞争:低价格驰骋LED显示屏市场几十年,风头如今仍然不减。但事实上对于降价促销,厂商们个个内心都有“一肚子苦水”。质量竞争时代,没有任何厂商愿意打低价格竞争,因为这牺牲的是利润、透支的是未来、拖累的是产业可持续性。在低价格战乏力的背景下,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速,以及Micro/Mini LED等超高清技术产品的引领,厂商们在产品、渠道、服务等多个维度,积极探索更多商业竞争手段,这也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选择、活跃用户的需求。
由此这也成为厂商激活存量用户、抢夺刚需用户的突破口,那就是市场竞争手段的多样化,不是简单的去低价。即围绕不同圈层用户的需求深耕,以及面向不同产品结构的布局,还有不同服务内容和手段的完善等方面,探索更多的可能性。当然,这也需要厂商更多成本来孵化运营。